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在世界范圍內,家庭醫生是大多數人生病時第一個想到的角色,而對于浙江人來說,這個角色已經越來越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了。
從2015年6月開始,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責任醫生簽約服務作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加以推進。
這兩年來,全省11個市和89個縣(市、區)均出臺了簽約服務政策文件,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開展了簽約服務,共有1175.9萬名城鄉居民簽訂了協議,簽約率達24.28%,其中老年人、高血壓病人等重點人群簽約808.9萬人,占68.8%。
對那些身患慢性病的老人們來說,在社區簽約一位家庭醫生是再方便不過的事情了。昨天,“浙江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來了一位67歲的大媽於黎紅,她住在杭州凱旋街道景芳社區,頭發花白,但是精神狀態看起來很好,笑呵呵的樣子,“你看我精神不錯吧?其實我動過兩次大手術。”於黎紅說,一次是腸道的毛病開刀,還有一次因為心臟早搏,再加上腎炎、胃痛、骨質疏松這些毛病,用“疾病纏身”來形容都不為過。
於黎紅2015年就簽約了家庭醫生,和她簽約的,是已經認識了十多年的蔡醫生。“她就像我的女兒一樣。”於黎紅說,原本每個月都要往大醫院跑一兩次,現在看病就提前給蔡醫生約好,自助掛號,提前幾分鐘走到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行了。
“蔡醫生給我建了個微信群,有問題直接發給她就好了。”用於黎紅的話說,蔡醫生比自己的兒子都要關心她。
這些只是家庭醫生所做服務中的一小部分,於黎紅的一位鄰居家中有位93歲的老人,老人十多年前就得了中風一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家人平時照料辛苦不說,最難的是一個月要送老人去醫院換一次胃管,叫120也忙得累死。
於黎紅把自己的家庭醫生推薦給了她,每個月,社區護士就上門替老人換胃管。
浙江省衛計委工作人員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未來,家庭醫生的簽約人群還將進一步增加,國家要求各地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也將實現讓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個家庭醫生的夢想。”